
作者 /
于兵 中国测试技术研究院辐射研究所
日前,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和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联合发布印发了gb/t 18883-2022 《室内空气质量标准》新国家标准,该标准自2023年2月1日起正式开始实施。新标准对gb/t 18883-2002《室内空气质量标准》进行了修订,其中放射性指标,对室内氡气的要求做了调整,年平均限制由400 bq/m3调整为300 bq/m3。
认识氡气
氡是什么,对公众有什么危害?大多数人对它都不了解,甚至没有听说过,但它作为空气的组成成份之一,其实就在我们身边。

氡(radon),是一种化学元素,分子量222,原子序数86,符号rn。氡元素对应的单质是氡气,为无色、无臭、无味的惰性气体,具有放射性,很难被公众所察觉。氡的化学性质不活泼,不易与其它元素反应形成化合物,没有已知的生物作用。因为氡是放射性气体物质,当被人们吸入体内后,氡发生衰变产生的α(阿尔法)粒子会对人的呼吸系统造成辐射损伤,长时间吸入后就会引发肺癌。世界卫生组织(who)公布的主要致癌物质里面就包含氡,在许多国家中,氡是引起肺癌的第二种最重要病因。根据一个国家中的平均氡水平,氡造成所有肺癌的比例约3%至14%。
氡是怎么产生的?氡是由地壳中的铀钍元素经过放射性衰变而产生,因此岩石、土壤和建筑材料是室内氡的最主要来源。如大理石、砖砂、水泥之类,特别是含放射性元素的天然石材,最容易释出氡。对普通人而言,平均每天约有八成以上的时间是处于室内环境中,所以人摄入氡及其子体的主要来源是室内环境中存积的氡。如果建筑修建者不注意设计通风结构,不注意选择环保建筑材料,室内人员又不注意开门窗通风换气,那么氡在建筑物内可累积到较高的浓度,从而对公众的身体健康造成不可逆的影响。

近年来,随着各国对氡气对人体内照射辐射损伤的重视,我国也相继出台了很多与氡气相关的标准,先后颁布了《住房内氡浓度控制标准》gb/t 16146-1995、《地下建筑氡及其子体控制标准》gb 16356-1996、《人防工程平时使用环境卫生标准》gb/t 17216-1998、《民有建筑工程内部环境污染控制规范》gb 50325-2021和《室内空气质量标准》gb/t 18883-2022,上述国标均给出了各类建筑物的室内氡浓度控制标准。2004年国家住宅与居住环境工程中心制订的《健康住宅建设技术要点(2004版)》,其中也明确提出氡气是影响人居健康的室内空气组分之一。
监测与量值溯源
随着科技水平的发展,氡气的监测方式也发生了变化,由最初的取样实验室分析监测,发展为现在以现场快速的监测方法和手段为主。
便携式测氡仪的出现,大大提高了监测效率、扩大了应用场景。在事故预警方面,可应对突发环境事件的瞬息万变,例如在核设施和地震监测上可快速响应,做到及时分析,避免因信息滞后引起辐射污染事故的发生;另一方面,在空间上,可现场进行多点巡测,有利于对污染的快速筛查,以及在地质勘探和开采中的精准定位。
中国测试技术研究院辐射研究所于本世纪初即开始了氡浓度测量与量值溯源研究工作,测量能力获得cmc认证和cnas认可,并建立了氡浓度国家计量标准,相关成果于2005年,获得四川省科技进步三等奖。
开展氡气相关领域的量值研究近二十年来,中国测试技术研究院辐射研究所每年为国内外数百家科研院所、国防、地质以及环境监测单位上千台测氡仪器提供了检定/校准服务,测量范围2bq/m3~40000 bq/m3,不确定度居于国内先进水平,为我国精准监测大气环境和土壤中氡气浓度,维护公众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发挥了重要作用。

